地震理论主要包括一下三个:
1)静力理论。该理论不考虑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假设结构物为绝对刚性,地震时建筑物运动与地面运动绝对一致,建筑物的最大加速度等于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建筑物所受的最大载荷等于其质量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乘积。该理论只适用于低矮的,刚性较大的建筑物。GB50011 限制在40M。
2)反应谱理论。它既考虑了地震时地面的动力特性,也考虑了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是当前工程设计应用最为广泛的地震设计方法之一。反应谱理论是以单质点体系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为基础来分析结构反应的方法。抗震设计中通常只需地震作用下的最大载荷值,其值为F=m*αmax
1)静力理论。该理论不考虑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假设结构物为绝对刚性,地震时建筑物运动与地面运动绝对一致,建筑物的最大加速度等于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建筑物所受的最大载荷等于其质量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乘积。该理论只适用于低矮的,刚性较大的建筑物。GB50011 限制在40M。
2)反应谱理论。它既考虑了地震时地面的动力特性,也考虑了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是当前工程设计应用最为广泛的地震设计方法之一。反应谱理论是以单质点体系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为基础来分析结构反应的方法。抗震设计中通常只需地震作用下的最大载荷值,其值为F=m*αmax
m为质点质量,称为水平地震影响因素。
水平当量加速度 a=Cz*α*g
3)直接动力分析理论(时间历程法分析)。反应谱在分析大跨度的柔性结构时,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反应谱方法的计算误差较大。直接动力分析理论可以克服反应谱理论的缺点。可直接获得地震过程中结构节点各时刻位移,速度,加速度,从而计算各时刻竖向地震作用和构件的地震内力,这些理论称为直接动力分析理论。
3)直接动力分析理论(时间历程法分析)。反应谱在分析大跨度的柔性结构时,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反应谱方法的计算误差较大。直接动力分析理论可以克服反应谱理论的缺点。可直接获得地震过程中结构节点各时刻位移,速度,加速度,从而计算各时刻竖向地震作用和构件的地震内力,这些理论称为直接动力分析理论。
针对于化工设备来说,翻阅各个标准就会发现,耳座,支腿采用的都是静力学理论,而塔器,球罐采用了反应谱理论。塔器,球罐在论文中也有尝试 直接动力分析理论。塔器标准较新,采用了振型分解反应谱。而球罐采用的是 GB J 11-1989 的地震反应谱法,将综合影响系数溶入到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中,相对保守些。 看有些球罐报告,水平地震加速度直接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大于标准计算的水平当量加速度。只是操作的简便,更加保守,采用ansys 分析就是失去 意义。
个人认为标准有依据的数据,应该按着标准公式计算,或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方法。而不是落后与标准。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